本报记者 姜文婷 通讯员 顿加
定日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是西藏自治区边境第一人口大县,500余纳税户在长达180千米的边境线上生产生活。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定日县税务局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让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珠峰脚下落地生根,不断撬动乡村企业发展支点、扫清政策盲点、疏通办税堵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优惠政策让市场主体的高山柳枝繁叶茂
长期以来受交通不便的影响,定日县居民对税收政策的知晓度十分有限,税收法制意识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定日县税务局因地制宜,实施税法宣传和纳税服务边境行活动,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入户辅导、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等方式,讲解村民们关心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社保养老等,有效扫清了边境纳税人的政策盲点。
曲当乡扎巴商贸有限公司是税务部门经常走访的企业之一。“只要有新的政策出台,税务干部就会及时来为我们进行辅导和培训,让远在边疆的我们也能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税务部门的服务,公司总经理索朗次仁感受颇深。
点对点辅导到位,税收优惠政策让市场主体的高山柳在边境枝繁叶茂。
税务干部是残疾企业的“参谋员”
岗嘎残疾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温泉、酒店、施工、民族手工业等产业的综合型企业,目前合作社总资产已达3000余万元,为当地3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吸纳残疾人160余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我们合作社成立以来,税务干部始终以‘参谋员’的身份进行实地走访和远程了解,帮助我们渡过了诸多难关。税务干部多次下户为我们的产品生产销售、开具发票以及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辅导,这些都促进了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定日县政协委员、合作社负责人丹增说道。
线上线下相融合,税务部门的用心让残疾群体的藏红花在珠峰脚下顽强生长。
寻找糌粑企业走出市场窘境的“良方”
糌粑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农牧民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农牧民最擅长的糌粑制作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严重挑战。“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得我们销路变少了,大家只会干着急。好在税务部门送来了税惠政策的‘及时雨’,让我们享受到了近8万元的税收优惠,还帮我们‘牵线搭桥’打通新销路,有了新订单,我们不愁了!”曲下糌粑合作社负责人巴桑信心满满。
据了解,定日县税务局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寻找企业快速走出市场窘境的“良方”,帮助其开通绿色通道,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壮大农牧民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整合优势资源,把经营范围相似的5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实现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有效打通了市场壁垒。”定日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尼玛次仁说。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定日县税务局将继续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税收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让民族产业的格桑花在乡村绽放。
1329356022@qq.com
(24小时内回复)
0591-88186346
商用qq
1329356022
(如不在线请稍候再拨)
0591-88186346
qq:132935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