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礼颖 通讯员 王强
上海市崇明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每年可产生秸秆约20万吨。让秸秆化为肥料反哺土地,是最好的循环利用方式之一。如今,崇明人在建设“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进程中,走上资源综合利用之路,而秸秆背后的税收故事也越讲越精彩。
近年来,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研制高科技发酵设备,把秸秆变成有机肥。此项科研成果喜人,一台设备一次性能把10吨左右的秸秆发酵加工成5吨有机肥。
“研发需要财力保障,发展绿色产业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倪林娟告诉记者,“截至10月,我们合作社今年瓜果蔬菜、生产有机肥等销售收入享受免税超过3200万元。”
秸秆是好燃料,然而“简单粗暴”的传统焚烧方式会严重污染空气,如何能让它们“干净地燃烧”呢?作为上海市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上海正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致力于把秸秆生产成空间占用小、燃烧效率高和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洁燃料。
该公司负责人吴正林说:“绿色产业是大势所趋,税收优惠政策能引导我们抓住机遇,发展壮大。”他介绍,2020年1月~9月,该公司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获得退税款46万元。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综合利用资源的企业减按90%计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因此减计收入170余万元。
“这项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我们企业的发展。现在,生物质燃料的市场行情在每吨360元~800元,而公司的设计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0万吨左右。”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和收益,吴正林信心满满。
与上海正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是上海千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这家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的业务之一,则是把秸秆制作成家畜的饲料。据该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张卫介绍,近年来,上海千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稳步扩大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规模,在崇明岛新村乡、三星镇、庙镇和港沿镇等地利用了4万多亩稻田,粗饲料的年产量达2.4万吨。从2016年开业至今,他们已销售免税饲料累计超过400万元。
“感谢崇明区税务部门经常通过微信和电话等方式,向我们宣传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张卫说,“在税务人员的辅导下,我们公司的销售收入全部进行免税申报。税收负担的减轻,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扩张和发展。”
根据《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到2035年,崇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崇明岛的绿色经济发展。”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崇明区税务局局长张海湘说。
1329356022@qq.com
(24小时内回复)
0591-88186346
商用qq
1329356022
(如不在线请稍候再拨)
0591-88186346
qq:132935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