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竹 通讯员 李文庆
“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前方到站是:江门站。”
近期,记者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的全国媒体记者税收业务培训班,期间恰逢高铁江门站开通运营。课余时间,记者通过实地感受和采访发现,江门站的开通,不仅开启了当地交通事业新篇章,也点燃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伴随高铁疾驰而来的,是潜力更大的发展空间、水平更高的产业协同和范围更广的“朋友圈”。
定制服务保障工程建设“正点”
江门站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25.45万平方米,设计最高日旅客发送量7.15万人次,是目前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相关企业多,在江门站建设过程中,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对接工程建设总包方和110余户相关企业,精准定制个性化服务,为江门站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铁建工集团江门站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王敏帅表示,今年的疫情让江门站建设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今顺利通车实属不易。“税务部门的定制服务让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快捷跨区域办税,各类‘非接触式’服务既方便又让人安心,为工程进度提供了保障。”他对记者说。
面对江门站工程建设项目多、跨区域涉税事项繁杂的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成立业务小组,专门负责与工程相关企业对接,并根据项目进度提供动态跟踪服务。同时,该局的“云税官”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在线辅导,第一时间为江门站建设单位送上政策“红包”。
“枢纽经济”点燃企业发展“引擎”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江门被赋予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任务。由江门站建成带来的“枢纽经济”,成为当地发展的新机遇。江门市很早便提出围绕江门站打造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截至目前,珠西枢纽新城已引进3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在珠西枢纽新城东部,以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是目前广东省配套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每年可生产动车组400辆。
“江门站投入使用,从长远预期看,对我们是重大利好。叠加国家给力的税费优惠政策,坚定了我们加大科研投入持续转型升级的信心。”中车广东公司财税专员曾健荣介绍,公司近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1.3亿元,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2200万元。
在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西南面,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已进驻企业28家。今年7月,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计划在该基地新增投资200亿元建设新项目,税务部门立即梳理了企业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涉税问题,主动上门辅导,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交通优势。”亚太森博总经理洪庆隆说,江门站通车后,更便捷的物流交通,更多的人才、生产要素聚集,都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更优环境吸引“双创”人才集聚
江门站的建成通车,使得江门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阳江、肇庆六个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有关人士分析,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资源外溢辐射,将会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更多人才前来就业创业。
江门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是由3名香港青年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始人之一麦骞誉表示,此前曾在国外和中国香港尝试创业,但受到场地、人力资源制约未获成功,在江门他获得了之前没有的资源和政府支持,江门站的开通也让物流运输更加便捷。他同时表示,江门税务部门在他创业过程中给予了重要支持。据介绍,该公司近两年享受免抵退税40余万元,享受减免税26万元。
为了帮助港澳人才在江门扎根发展,江门市税务局创新推出“粤港澳大湾区税务通”,建立粵港澳大湾区24小时税收绿色专线,并通过远程智能化服务,让港澳纳税人在当地就能办理涉税业务。同时,该局持续加大“银税互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已联合金融机构为1.1万户企业发放贷款64.26亿元。
“疾驰而来的不仅是一列列高铁。”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告诉记者,江门站开通后将进一步拉近江门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国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人才、资源、产业等都将加速融合,交通枢纽优势正在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
1329356022@qq.com
(24小时内回复)
0591-88186346
商用qq
1329356022
(如不在线请稍候再拨)
0591-88186346
qq:132935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