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丹 姚骁轩 记者 贺艳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云峰村位于武陵山区,曾是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重庆市武隆区税务部门从2014年底开始对云峰村开展定点帮扶。2019年,经第三方评估验收,云峰村实现整村脱贫。6年来,武隆区税务部门党建帮扶队、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干部“三支队伍”与当地群众一起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党建来引领 人心暖人心
在帮扶工作中,武隆区税务部门以党建为引领,着力于将脱贫工作做细做实。说到抓党建促脱贫,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武隆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科科长李宝君颇有心得,他告诉记者:“进村的第一次联建活动结束后,我们走访村里的党员干部,了解情况,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党建帮扶工作方案。”
说干就干。武隆区税务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和青年团员组成的党建帮扶队,定期与云峰村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联建活动,通过活动进村、人员进院坝等形式,带动云峰村55名党员积极投身扶贫工作。自2015年起,云峰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发挥“领路人”作用,率先尝试脆桃特色产业种植项目,随后云峰村成立脆桃种植基地,实行“合作社 一般农户 贫困户”模式,吸纳更多村民加入。在党建引领下,云峰村目前脆桃种植面积超过500亩,年产量达10万公斤,仅此一项就带动村民户均增收6000余元。
党建帮扶队还联系筹资,对云峰村便民服务中心党支部活动室、室外运动场地进行维修改造,在节假日邀请党员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慰问活动等,以人心暖人心,聚集更多的力量。“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好了,党组织凝聚力更强了,村民也更信任我们,工作自然好开展了。”云峰村党支部书记王军笑着说。
驻村扎下来 扶贫聚人心
前不久,记者走进云峰村便民服务中心,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几个馒头、一大碗米饭和一盘炒土豆丝,武隆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员正在吃午饭。
这是驻村工作队的集结点,环顾四周,房间里只摆着两张架子床,队员平时吃住都在这里。“这些干部是真正在村里驻扎下来了,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村民操必群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据介绍,为提高扶贫效率,武隆区税务局为驻村工作队制定了时间表,驻村工作队干部的驻村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2/3。
“这些税务干部虽然是后生,但一点也不嫌村里生活苦。早些时候,我们村里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满地稀泥,税务干部经常到家里来看望我们。”操必群是村里的异地搬迁贫困户,去年刚刚搬迁到居民安置点,“一共才花了不到2万元,我和家人就住上楼房了。”
住在村里,干在村里。驻村工作队用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2019年3月4日,是我第一次进村和村民一起开会,当时村民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但现在,一见面,村民总是热情地打招呼。”云峰村扶贫第一书记、武隆区税务局教育科副科长刘万寿颇为感慨地说。
结对拔穷根 致富添信心
“粮食直补三项491元,退耕还林补助63元,务工收入6.1万元……”走进云峰村贫困户丁正学家,贴在大门墙上的“收入明白卡”清晰记录着他家2019年的各项收益情况。不仅如此,丁正学还向记者分享自己的脱贫档案,厚厚的档案里记录了他家脱贫的全过程。
“2014年以前,我们家每年就靠种玉米、养猪为生,媳妇身体不太好,孩子又在念高中,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自从小付这位结对干部来了以后,帮助我们增收,我们家的收入明显提高。你看,我们家现在建了新楼房。”丁正学笑着说。
丁正学提到的小付是武隆区税务局干部付博。2014年驻村扶贫后,付博与丁正学家结对,根据丁正学家的具体情况,付博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在付博的建议和帮助下,丁正学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到10头。2018年,丁正学还通过就业申请实现了就近务工。“丁大哥家今年收入不错,人均年收入预计超过1万元。”付博拿出丁正学家今年的收入测算表,高兴地介绍说。
据了解,2014年以来,武隆区税务系统先后派出115名干部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聚焦“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综合考量经济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和外出务工等多方面的情况,因事因时因人制定脱贫计划。
如今,云峰村原有的1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6000余元。
1329356022@qq.com
(24小时内回复)
0591-88186346
商用qq
1329356022
(如不在线请稍候再拨)
0591-88186346
qq:132935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