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达 本报记者 蒋琳珊
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的云端直播间,一场以“勇担时代使命 聚力担当作为”为主题的青风采“云沙龙”活动吸引了广东东莞、云南昭通两地众多税务干部。相隔1300多公里的5名东莞税务干部和1名昭通税务干部在线上“同台”共话税收,两地税务系统近400人在线收看、参与。
事实上,此次青风采“云沙龙”仅是东莞、昭通两地税务部门开展对口帮扶教育培训系列活动的其中一项。据悉,为切实做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年的“答卷”,东莞市税务局与昭通市税务局进行“结对”,充分运用“互联网 ”思维,实行“走云端”的路线,开展“智力援西”工作。
架起“桥梁”,“智援”工作显长效
组织专员对接、开展线上调研、制定帮扶培训项目表……一个逐步建立健全的“智援”长效机制已然形成——
东莞市税务局人事教育科副科长王初达是该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力”之一,今年春节回来后,他便多了一个新身份——莞税昭通帮扶小组联络员。每周,他都要跟昭通市税务局人事教育部门的联络员进行一次通话,主要任务是了解昭通市税务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沟通双方共建的帮扶培训项目事宜、共享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王初达把自己比喻为“二传手”,而在他这个“二传手”背后,做支撑的是逐步建立健全的“智援”长效机制。
“我们年初便设立了莞税昭通帮扶小组,同昭通市税务局互派专员专门线上对接跟进帮扶培训工作,并针对昭通市经济发展特点、扶贫工作重点、干部工作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要点等情况进行线上调研,制定莞税昭通帮扶培训项目表。”东莞市税务局人事教育科科长陈柱江向记者介绍道。
在莞税昭通帮扶培训项目表上,记者看到,东莞市税务局主要采取青风采“云沙龙”共建、线上送教上门、联合网络培训、学习资源共享、师资支持等多个线上方法推动两地税务干部知识能力融通聚合、同步提升。
“网络教育培训能够打破干部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特别是对我们帮扶培训工作来说,是一个值得用好用活的助力器。我们希望通过高效的方式、便捷的渠道、精准的输送和昭通市税务局一起推动干部成长发展。”陈柱江说。
共享资源,“输血”覆盖全线条
搭建“莞税智援”微交流平台,精挑业务骨干、岗位能手和“三师”人才,从“智援”工作的“软硬件”着手,东莞税务整合发力——
在“硬件”方面,东莞市税务局与昭通市税务局建立起“莞税智援”微交流平台,将“东莞税务云课堂”、青风采“云沙龙”直播间作为帮扶培训的主要阵地。
据悉,“莞税智援”微交流平台搭建完成后,截至目前,东莞市税务局已录制学习课件100多个,开展培训直播20余场次。
在“软件”方面,东莞市税务局挑选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智力支援的“结对”帮扶师资,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实现“一次活动、多维输出”。
在此次青风采“云沙龙”中,东莞市税务局挑选了稽查、征管、税收法制等方面的业务骨干,以案例分析或故事分享的形式介绍他们的工作经验。
“‘云沙龙’可以让我们和昭通的干部通过视频瞬间‘见面’交流,不用特意飞过去一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但沟通效果却不亚于真实见面。”东莞市税务局法制科主要负责人卢飞鸿评价道。
树起“旗帜”,凝聚“造血”精神力量
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旗帜的引领;走过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滋养。帮扶的路上,除了培训“输血”,更需要精神“造血”——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普通税务干部,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奋斗奉献,对税收工作的真情投入深深地影响了我……”在“云沙龙”中,昭通市税务局的青年干部代表胡介分享了自己“两代税务人”的故事,他认为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当代昭通税务干部都应有的“注脚”。
东莞市税务局陈秋霞、黄伟波也分享了自己在税务部门练兵比武、师资人才选拔等活动中成长成才的经历,感言青年干部应该珍惜组织培养,以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最好的报答。
“除了想把好方法、好知识、好经验传递给昭通税务,更想借此契机激发双方税务干部的担当精气神。”陈柱江说,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先进模范谈税务梦等方式为双方的税务干部树立起“要担当、应担当、去担当”的导向旗帜,在结对帮扶中凝聚起税收工作的“造血”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智力援西”非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昭通税务帮扶培训的资源和渠道,让我们的兼职师资人才为昭通税务提供一批优质的‘税务讲堂’内容,共建更多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学习活动。”陈柱江说。
1329356022@qq.com
(24小时内回复)
0591-88186346
商用qq
1329356022
(如不在线请稍候再拨)
0591-88186346
qq:1329356022